好的,我会帮你对文章进行改写,保持每段的原意,同时丰富一些细节描写,整体字数不会有太大变化:
---
2020年高考,湖南耒阳的一位留守女孩钟芳蓉,以676分的优异成绩,在湖南省文科考生中名列第四。
然而,出人意料的是,她最终选择了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。
当她选择专业的消息公布后,社会上迅速掀起了议论。有人冷嘲热讽地说:“等到就业时,你就会后悔哭了,分分钟教你做人。”
也有人劝她:“你家境普通,应该选择北大经济管理那样毕业后收入更高的专业。”
展开剩余74%更有人质疑:“作为一个留守女孩,家境并不宽裕,为什么不选一个更实用、更有前景的专业,以便将来能挣更多钱,改善家里的生活呢?”
媒体也曾询问她:“填报志愿的时候难道只花了几分钟?”
但实际上,这个选择是她经过深思熟虑,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做出的决定。
钟芳蓉出生在湖南耒阳的一个贫困乡村,村里人多地少,靠务农赚的钱根本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。为了生计,她的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,只留下7个月大的她由爷爷奶奶照顾。
小时候,爷爷奶奶对她管得很严。村头有个池塘,他们担心她会掉进水里,常常提心吊胆。每当她去池塘边玩耍,回家必然挨爷爷一顿训斥。
村里的小学下午四点就放学了,如果她回家晚了,奶奶会惩罚她,甚至让她跪地受罚。
她的叔叔家还有一个比她小一岁的妹妹,同样由爷爷奶奶照料。妹妹活泼爱说话,而钟芳蓉则性格沉默寡言。后来家中有了弟弟,由于重男轻女的观念,她发现自己说话无人理会,便索性不再多言。
因为不善言辞,她渐渐把心思放在阅读上。家境贫寒,书籍稀少,寒暑假时她经常去舅舅家借书。舅舅家的表姐收藏了许多历史故事书:《文成公主》《木兰从军》《千金一笑》《管鲍之交》《晏子使楚》《荆轲刺秦》《卧薪尝胆》《鸿门宴》《霸王别姬》等,她一页页读得津津有味。
通过这些书,她知道了1972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珍贵文物,书中介绍了西汉时期的直裾“素纱禅衣”和独特的“T形帛画”。这些历史画面仿佛种下了她对考古的最初兴趣。
农村孩子课余时间无多,假期里她常跟随爷爷奶奶下地干活。她最喜欢翻土,因为常常能挖出意想不到的东西,有时是吃的,有时是奇形怪状的石头……小时候,对“考古”的热爱,或许早已在她心中悄悄萌芽。
尽管缺少父母陪伴,钟芳蓉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小学时,学校师资紧缺,只开设到五年级,她的老师曾对父母说:“你们女儿基础好,学习用功,将来一定有出息。”老师建议送她去更好的学校深造。
父母虽然身在外地打工,但他们十分开明,也希望女儿能有出息。经过打听,他们决定把钟芳蓉送进耒阳一家较好的私立学校——正源学校。
起初,父亲一人打工挣的钱还勉强供得起她上私立学校。后来弟弟也被送进正源学校,母亲一度停工陪伴姐弟俩,但收入压力很快显现。父亲一个人难以负担两人的学费,母亲不得不再次外出打工。
钟芳蓉不知道父母为了筹钱支付下一
发布于:天津市优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